夏普是个缩影。曾经风光无限好的日本家电巨头正遭受各式各样的“滑铁卢”。从2009年起,日本已慢慢从家电出口国成为进口国。包括三菱、日立、东芝、N EC等以前全球知名企业都已淡出世界家电市场的竞争舞台。在日前公布的2015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中,六家上榜家电类企业中,国内的格力、美的、海尔榜上有名,而此前风光无限的日企却没了踪影。
与之截然相反的是,国人跑去日本买马桶盖和电饭煲的新闻却刷屏了朋友圈。甚至有国内同行的工程师都直言:“日本的电饭煲内胆材料有很大创新,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,不会黏糊。”
同是日本出品,市场的反应却截然相反。巨头企业不断退守,而仍有中小创新企业冒出。
这其实也无关国界,更回归到了商业的本质。商业最大的原动力便是创造更大的商业回报和价值。而毫无疑问,只有获取大量真实用户的需求才能实现它。在日本昔日巨头企业身上看到的却是离用户越来越远,那些考虑着要活下去的中小企业才会在用户需求上寻求市场。
近年,从国际竞争格局上看,中国前所未有地举国进行“互联网+”,美国硅谷以科技作为驱动力创新,加之韩国企业的竞争加剧,日本的制造企业越来越尴尬。站在风口浪尖的夏普最为明显。今年年初,夏普推翻了去年所做的盈利预测,董事会1月中旬承认,经营环境发生变化,全年业绩将低于公司此前预期,预计营业利润缩减至早前预计的一半,同比减少500亿日元左右。同时有媒体透露,目前夏普家电和彩电等陆续撤离欧洲、北美等发达地区市场,都表明公司经营危机日益加重。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以夏普为代表的日本传统企业在成本、市场、渠道和互联网转型中越来越不占优势。单靠过去的品牌和工艺技术打市场,已然在家电品牌竞争的大潮中无法生存。唯有断臂谋求重生。但,效用几何?
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有句话:“从某个意义上来说,世上无夕阳的产业,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。”这句话似乎又能佐证为何电饭煲和马桶盖可以吸引如此强的购买力。二者本属于传统产业,但是通过技术和理念的创新,就能够让电饭煲的米饭更加香甜,马桶盖更加卫生节能,更加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。对于商家来说,一个2000元的马桶盖,利润可观。其实商业就是这么简单。
相反,夏普却似乎在技术和理念上都得了“大公司病”。如果夏普瘦身成中小企业后,能够在产品创新等方面学到精髓之处,断臂后距离用户更近,或存有重生的希望。
最后,回到核心问题——— 用户。去到日本免税店里疯狂购物的都是谁?正是中国当下的中产阶级。这代人对品牌忠诚但并不迷信,对产品痴迷但不疯狂。一个广告其实更难打动他们,相反性价比才是他们挂在嘴边的词儿。
所以,当用户愿意跑去日本买一个动辄上万的电饭煲,而不愿意支持一个百般讨好用户的品牌电视时,企业也是时候改变了。